熊彼特經濟周期循環- 大周期與小周期

220px-Joseph_Schumpeter_ekonomialaria-1

從屬波與周期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德語:Joseph Alois Schumpeter,或譯為熊彼德,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是奧地利一位有深遠影響的政治經濟學家。

熊彼特的圖片搜尋結果
 
熊彼特將引起經濟波動的因素分為三類:外部因素、增長因素和創新。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革命、戰爭、災害、制度變遷、經濟政策變化、銀行和貨幣管理、支付習慣以至黃金生產變化等。熊彼特認為,外部因素變化是導致經濟波動的一個明顯的重要根源,但僅僅從外部因素去探索經濟周期的原因是遠遠不夠的;增長因素指人口增長這類不會引起經濟波動或周期的因素。熊彼特強調分析周期問題時應該排除這類非周期因素,但即便排除非周期因素,經濟仍呈現周期現象,之所以如此,因為存在創新活動。   「經濟循環」(Business cycle)-根據其說法,類似「景氣循環」的主張早在19世紀的1830年代就被英國經濟學家圖克(Thomas Tooke)採用其時代的經濟學術語提出過了,後來在重要的經濟學家著作中也都約略地提到過這個概念,比如在李嘉圖、馬歇爾、龐巴維克跟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熊彼得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將景氣循環的定義與作用給明確地展示出來之人而已。其中他對朱格拉周期、基欽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進行了綜合分折。

熊彼特認為,經濟發展和經濟波動的原動力是創新。這種創新期長短是不定的,創新是不連續的、不穩定的和不均勻的,同時又具有多樣性,因此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有所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長度的周期。所以,現實就不可能只存在一種周期形式,不同的周期時長、影響均有不同,因此為了更加形象有效地說明經濟周期的規律,熊彼特提出了三周期模型:

 

第一種是康波周期:長達50 多年的經濟長周期,稱為長波。因它由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於1926 年首先提出,故又稱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第二個朱格拉周期:是9-10 年的中周期,稱為中波。因其1862 年由法國醫生、經濟學家克里門特•朱格拉在《論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商業危機以及發生周期》一書中首次提出,由設備投資周期對經濟帶來的周期性變動,故又名朱格拉周期

 

第三種基欽周期:是平均40 個月的短周期,稱為短波。1923 年英國的約瑟夫•基欽從廠商生產過多時,就會形成存貨,就會減少生產的現象出發而提出的周期現象,基欽在《經濟因素中的周期與傾向》中把這種2 到4 年的短期調整稱之為「存貨」周期,熊彼特將這一周期現象稱為「基欽周期」。

 

熊彼特認為,一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大約包括6 個朱格拉中周期和18 個基欽短周期;1 個中周期中包含約3 個短周期。長周期是對中周期起制約作用的因素,並影響着中周期藉以發生的背景。中周期的繁榮和蕭條的程度,受到長周期的特定階段的影響。中周期與短周期之間也有類似的關係。

 

三種周期中的任何一種都與一定的「創新」活動相聯繫。尤其是長周期,與重大「創新」群集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而根據雅各布﹒范杜因的研究結論熊彼特相呼應,范杜因指出,在長波的不同階段,創新的傾向是不同的。根據經濟學家羅伯遜的研究成果,中周期也與一些特殊工業和特殊「創新」相聯繫。至於短周期,雖然從理論上講也是「創新」活動的結果,但難以將某個特定的短周期與某項特定的「創新」活動聯繫起來。

除了上述三種周期之外,熊彼特還提到「其他形式的周期波」,如庫茲涅茨周期(也稱建築業周期或房地產周期)等。

Recommend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