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歷史市盈率 對比歷史市盈率是別一樣重要使用市盈率的方法,其中一個方法是對比過去年度股票的市盈率而作入市,但有筆者認為此法有缺憾,因過去的市場結構,市場情況及情緒,對行業的前景期望也不同。而格雷厄姆就曾經提出不少於5年,最好7年或10年的平均盈利去分析企業,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提倡以經週期調整市盈率(CAPE)去分析歷史市盈率。 不過說起對比過去的歷史市,恒生指數過去有一個魔咒,即市盈率高於20倍就可能會股災或者非常接近頂部,而低於10倍就可能會是熊市完結,部份價值投資者會入場炒底。 恒生指數市盈率與炒底逃頂的啟示 因在港股市場中,海外和機構投資者佔據主導地位。所以他們非常看重一些財務比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財務比率去量度港股是否太貴或太平則是市盈率(PE)。
市盈率(PE)常用來量度大市或個股估值,計算方法是現時股價(Price)除以每股盈利(Earnings per Share,EPS),得出一個「倍數」。一般認為,PE的倍數愈低,大市或個股的估值便愈便宜,理論上吸納的價值也愈大。 參考恒生指數過去歷史數據,20倍的市盈率及10倍以下的市盈率似乎是大盤炒底逃頂的重要指標。以PE作為港股的見頂訊號。因為過去每當港股市盈率升至接近或超過20倍,不久大市便會見頂。舉例2007年10月港股市盈率平均為24倍,當時恒指升至31958點的歷史高位,之後就發生金融海嘯;而香港2000年科網股股災,最高市盈率為26倍之後爆破。因此每當港股PE升至20倍,可說是大市的見頂訊號。 同樣地每次大市跌穿10倍市盈率都可能是吸納股份炒底的良機。如1997年金融風暴後恒生指數跌穿10倍市盈率三個月後,在1998年8月以8.09倍市盈率見底;2008年金融海嘯恒生指數是以7.8倍在一月見底的。 所以讀者可以留意,如恒生指數每次跌穿10倍市盈率可能是一個炒底或長線吸納的良機;相反每次升穿20倍市盈率可能是逃頂重要指標。 當然此方法亦有缺憾,2005年本地上市公司實施新的會計制度,每年要為投資物業估值,若然物業升值,就算作盈利,結果嚴重誇大地產公司去年的盈利。所以自2009年香港樓市升值亦有令港股的市盈率有誤差。同樣如特殊盈利,例如出售業務或賣物業等,讀者理應扣除去計算市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