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美國散戶淨買入約280億美元的股票和股票類基金,創下自2014以來的月度流入新高。華爾街日報援引金融服務公司JPM Securities稱,今年美股市場僅上半年就開設了超過1000萬的新證券帳戶,超過去年全年。令我想起非理性繁榮。而跟據SHILLE P/E, 美股現在美國股市歷史上第二貴。那美股現在是否泡沫?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提及「2021年股市及朱格拉十年週期」,當時利用朱格拉週期分析了過去幾個十年週期中的股市表現,例如1981年股市上到高峰之後下跌, 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及2011年量寬後令到股市上升至高峰後泡沫爆破下跌。而這問題令我想起2000年那一年曾經出版一本書名為《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作者是羅伯特·J·席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1996年12月,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華盛頓發表了一次例行演講,他用了一個新詞——“非理性繁榮”,來形容股票投資客的行為。後來羅伯特·J·席勒(Robert J. Shiller)以此出版了書,在書中他預言美國的股市正處在“非理性繁榮”的高點,股價很可能會出現拐點。在《非理性繁榮》一書中,他畫出了自1860年以來,美國股市的市盈率曲線圖,發現在140年的歷史上,出現過1901年、1929年和1966年三個峰值點,而歷史的事實是,它們都成為了大股災的前奏時刻。這個是Shiller P/E,或者週期性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to-earnings ratio)。
那歷史上的股災的Shiller P/E是多少:
1929年:美國經歷著名的大蕭條,當時Shiller P/E是30倍。
1987年這個事件是指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的股災,當時標普500指數的Shiller P/E是17倍。
1999年:互聯網泡沫Shiller P/E是高達43倍。
而今天將是Shiller P/E: 38.21
當時泡沫是泡沫,貴是貴,但是跌及幾時跌又是別一個問題。而這一波散戶並不執著熱衷於個股及看業績,相反一些名不經傳及不具基本面的股票如GME、狗狗幣、AMC皆是不同時期的購買目標。同時這波的上升主因是美國上年疫情後的量寬政策所引致,未來我們必需關注美國的貨幣政策的轉向。決定貨幣政策鬆緊的主要指標,應該是貨幣供應增長。當貨幣供應加速時,投機性更強,而當貨幣供應減速時,投機資產就會首先遭遇打擊。在此要觀察的M1或M2。
資料顯示,全球所有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以及M1和M2增長已都出現了明顯放緩。如美國的M1及M2增速已經狂跌,這也許對於未來央行的政策有一定的隱喻。而恆指在本月亦在執筆時跌穿了27500點,但是如果有留意筆者的欄目既讀者,筆者的觀點應該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