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新手都明白要順勢而為才能獲取利潤,但往往難以判斷應該跟隨哪個趨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引入「時間週期」這個概念。大周期及小周期以技術分析為主的交易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其中之一就是運用技術分析來確定交易方向和判斷行情級別。
當確定了方向和級別,交易的進出場時間框架便有了依據,風險比率亦能大致確定。這些都與時間週期密切相關,無論是進行中長線趨勢跟蹤、短線波段交易,還是日內超短線,都離不開如何順勢而為這個核心問題。
然而,我們經常發現不同時間週期的走勢可能互相矛盾。小週期的趨勢在大週期中可能只是調整走勢,小週期的趨勢突破失敗可能是大週期調整結束的進場訊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為時間框架作一個簡單定義:以4-5倍的時間差作為一個獨立的時間週期。例如一個月有4週,一週有5個交易日,一日有4小時,1小時有4個15分鐘交易時段等。由此可得出週線級別、日線級別、小時級別、15分鐘級別。若以小時圖為核心交易時間框架,則日線圖為大週期時間框架,15分鐘圖為小週期時間框架。
時間週期之間是連續遞進的關係。進行交易時主要需要關注上下兩個時間框架的走勢,切勿從月線圖直接跳到日線圖或小時圖。時間週期實際上是我們觀察市場走勢的一種模式,可以這樣比喻:週線圖如同望遠鏡,日線圖則是近距離觀察,小時圖如放大鏡,15分鐘圖則如顯微鏡。
大小週期在同一圖表上如何關聯?它們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簡而言之,若核心交易圖表是小時圖,則小時圖的20單位均線方向就是小時圖的核心走勢,即小時級別的勢。要順勢,就不要與本週期的20單位均線方向相反。同樣地,小時圖上的5單位均線代表15分鐘圖上的20單位均線,小時圖上的20單位均線則相當於日線上的5日線。由此可見上下週期之間的關係,以及何謂順勢、該順應哪個勢。
當本週期和下一週期的趨勢相同時,趨勢會較為流暢。按此原理亦可找出價格在時間上的突破點,即價格變化的臨界點。甚至可從時間框架上簡單判斷市場是否會出現震盪,從而作出規避。
以下是有關時間週期的基本原則:
一、大週期主導小週期
大週期未完結前,小週期不會結束。這相當於大週期是整體戰略,而小週期則是具體行進路線。換言之,若日線走勢未完,小時線最終仍會按日線方向前進。因此準備入場時,應先檢視上一個週期(大週期)是否配合,再看下一個小週期是否支持。這樣能有效過濾交易訊號,大幅提高盈利機會,因為不會持有逆勢倉位。
然後觀察小時線,目的是:
- 日線調整浪結束後的趨勢,會在小時線中提前反映,已形成趋勢時及時進場,找到精確進場點(即大順、中逆、小順,值得深入理解這個特點,實際上在交易下單週期時,往往是逆勢的)。
- 觀察調整的運動方式,確定是否正常。
- 進場後,如市場形成趨勢,以小時線的峰谷作為防守位置。
實際交易過程中的進出場遠較上述複雜,這裡只是闡述基本規則。核心前提是認識到交易時間框架的重要性,因為這是跟蹤價格變動最合理的分析方法,具有普遍性,適用於任何商品市場。掌握好交易時間框架能大幅提高勝率,是實現進出場標準化的第一步。
此外,由於每個人性格不同,這對交易者選擇合適的交易週期有重要參考意義。雖然現時較少使用均線指標作為交易依據,但其中原理相通,特別是對市場新手而言,必須好好掌握。
趨勢跟蹤策略難以長期持續的原因:
期貨市場是負和博弈市場,超過99%的期貨交易者最終都會虧損。而且在期貨市場交易時間越長,虧損機率越大。
其中最著名的是海龜系統,其核心思想實際上是雙均線以及價格新高新低,操作相當簡單。海龜系統經大量統計數據證實可實現長期盈利。市面上類似海龜系統的策略眾多,且易於操作和識別。
既然趨勢跟蹤系統簡單且可盈利,而且幾乎人人皆知,為何最終期貨交易盈利者卻少於1%?這確實值得深思。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研究趨勢跟蹤系統潛在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