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的複雜浪潮中,江恩理論宛如一個神秘的羅盤,為眾多投資者指引著方向。江恩理論,由 20 世紀投資大師威廉・江恩創立,他通過對數學、幾何學、宗教、天文學的綜合運用,構建起這一獨特的分析體系,其核心便是市場運行的週期性 ,而七年週期在其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江恩認為,金融市場如同自然界一樣,遵循著特定的規律運行,而 “七” 這個數字融合了自然、天文與宗教的理念,具有特殊意義。在他的理論裡,市場的漲跌起伏並非無序,而是在一個個週期迴圈中有序展開,七年週期便是其中關鍵的一環。從歷史的長河中去探尋,似乎真能發現這一理論留下的獨特足跡,眾多關鍵年份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隱隱勾勒出七年週期的輪廓 ,吸引著人們深入探究其背後隱藏的奧秘,去驗證它在股市中的神奇效力。
歷史複盤:七年週期的鐵證?
(一)2011 年:歐債危機引發的股市動盪
2011 年,歐債危機如一場洶湧的風暴,席捲全球金融市場 。這場危機源於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其成為歐債危機的導火索,而希臘、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及義大利等債務國自身人口結構問題和製造業空心化,才是債務危機的根源所在。2009 年 12 月 8 日惠譽調降希臘評級,拉開了歐債危機的序幕,隨後葡萄牙、愛爾蘭等國的評級也相繼被下調 ,市場恐慌情緒不斷蔓延。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股市遭受重創,標普 500 指數也未能倖免。從 2011 年 8 月 1 日至 8 月 8 日,標普 500 指數勉力收跌,跌幅約為 0.003%,看似幾乎持平,實則暗藏洶湧。8 月 8 日這一天,成為市場恐慌情緒的爆發點,歐債危機引發的恐慌達到頂點,標普 500 指數單日暴跌 6.7% ,整個市場哀鴻遍野。投資者們紛紛陷入恐懼與迷茫,大量拋售股票,股市仿佛陷入了無盡的黑暗深淵。不過,隨後市場出現了反彈,猶如黑暗中的一絲曙光,給投資者帶來了些許希望。這背後,是市場參與者們在恐慌後的理性回歸,以及各國政府和央行一系列救市措施的作用,暫時穩定了市場情緒。
(二)2018 年:貿易摩擦下的市場調整
2018 年,全球經濟舞臺上的主角變成了貿易摩擦。美國政府在這一年裡,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宣佈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計畫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如同一顆顆投入全球經濟湖面的巨石,激起層層波瀾。
受此影響,全球股市再次陷入調整,標普 500 指數從 10 月 3 日至 12 月 24 日,開啟了一段下行之旅,跌幅約為 6.2%,指數從 2940 點一路跌至 2350 點,整個第四季度都籠罩在市場調整的陰影之下。
時光荏苒,七年後的 2025 年 2 月 27 日,特朗普再次在其社交平臺 Truth Social 上宣佈了新一輪關稅政策,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征關稅,對中國商品更是祭出 20% 的關稅。這一時間點與 2018 年貿易摩擦的起始時間驚人地重合,仿佛歷史的輪回,讓人不禁感歎命運的奇妙。這種精確的時間重合,絕非偶然,它背後蘊含著深刻的經濟邏輯和市場規律,也引發了人們對市場週期理論的深入思考。
貿易摩擦與市場週期之間存在著緊密而複雜的聯繫,如同命運的絲線相互交織,共同塑造著經濟發展的軌跡 。從 2018 年貿易摩擦的爆發到七年後的今天,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市場週期理論在現實中的生動演繹 。無論是美股市場多次重大危機與七年週期的緊密關聯,還是香港股市在 “逢七” 年份的獨特表現,都深刻地揭示了市場週期的存在及其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