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清明假期後的劇烈市場波動後,港股與美股迎來了一波顯著下跌,港股單日暴跌超2700點,裂口高達1800點,市場恐慌情緒迅速升溫。這波「清明股災」並非偶然,而是貿易摩擦週期重複、節氣轉換與技術形態共振的結果。本文將深入分析港股、美股大跌的關鍵原因,結合江恩理論與節氣週期的市場邏輯,並展望穀雨(4月20日前後)的潛在走勢,為投資者提供實用建議。
Table of Contents
一、清明股災的技術信號:裂口與市場轉折
清明假期後,港股與美股同步迎來劇烈調整,港股恆生指數單日暴跌超2700點,形成1800點以上的裂口。技術分析顯示,裂口通常預示市場情緒的劇烈變化,若連續出現三個裂口,則可能引發更大幅度的調整。我們早在二月便預測港股在24900點(±500點)可能見頂,並提醒20200點為牛熊分界線,跌破後需格外謹慎。美股方面,三週前的分析也指出納斯達克指數可能形成ABCD形態的大回調。如今,這些預測均已兌現。
關鍵點:裂口形態與技術支撐位的突破,揭示了市場短期內的強烈賣壓。
二、節氣週期的啟示:清明與市場共振
根據江恩理論,時間與價格的和諧性是市場分析的核心,而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則提供了獨特的時間窗口。我們的研究顯示,節氣更替往往伴隨著市場情緒的轉換。例如:
- 驚蟄(3月5日):港股觸及階段性高點,隨後展開回調。
- 雨水(2月19日):美股納斯達克指數形成頂部形態。
- 清明(4月4日):港股與美股同步暴跌,市場進入恐慌模式。
節氣不僅是自然界的標記,更潛移默化地影響投資者心理與市場行為。清明作為春季的重要節氣,標誌著能量場的轉換,這與市場頂部或底部的形成高度吻合。展望未來,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穀雨(4月20日前後)**的走勢,這可能成為下一個關鍵轉折點。
關鍵點:節氣週期與江恩理論結合,為提前布局沽空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貿易摩擦的週期性回歸
這波港股、美股大跌的背後,貿易摩擦的週期性回歸是重要推手。2025年2月27日,特朗普在Truth Social發文,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徵稅,並對中國商品加徵10%-20%的關稅。這一舉措與2018年貿易戰如出一轍,堪稱「七年週期」的重複。回顧歷史:
- 2018年:貿易戰引發全球市場震盪,新興市場首當其衝。
- 2011年:歐債危機導致全球股市劇烈波動。
當前,美國可能通過高關稅與貨幣政策,吸引全球資金回流以緩解自身債務壓力。這一策略不僅重塑全球貿易規則,還加劇了供應鏈的洗牌,越南、柬埔寨等國可能因與美國達成協議而受益,而其他製造業國家則面臨挑戰。
關鍵點:貿易摩擦的週期性回歸是市場調整的催化劑,投資者需警惕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
四、美債與避險資金的流向
股市暴跌為何對某些市場參與者有益?答案在於美債收益。當港股、美股等風險資產大跌時,全球資金迅速流向美債等避險資產,推高美債價格並壓低債息。這為美國的債務問題提供了暫時緩解,堪稱「讓全世界借錢給美國還債」的策略。此外,通過架空世貿組織與實施高關稅,全球貿易規則正在重塑,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關鍵點:股市下跌推動資金流向美債,短期內緩解美國財政壓力,但長期問題仍存。
五、港股與美股的聯動性
港股與美股的走勢高度相關,鮮有長期背離的情況。雖然短期內可能出現分化,但美股下跌通常會拖累港股,而美股上漲則未必能即時帶動港股。這次清明股災中,港股與美股同步暴跌,台股、日股與A股同樣未能倖免,顯示這是一場全球性的調整。
關鍵點:港股與美股的聯動性決定了投資者需以全球視角分析市場。
六、穀雨前後的機會與風險
儘管當前市場恐慌情緒濃厚,但危機中往往蘊藏機會。隨著部分國家可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或特朗普釋放利好消息,港股與美股短期內可能迎來技術性反彈。特別是美國優質科技股,在估值調整後更具吸引力。然而,這波反彈可能是短暫的,投資者需警惕以下風險:
- 港股支撐位:20200-20400點為關鍵支撐,跌破後可能進一步下探18000點。
- 美股支撐位:納斯達克指數的17500點(黃金分割0.386)與16300點(0.5)是重要觀察點。
- 長期不確定性: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層問題尚未解決,短期內大幅降息的可能性較低。
關鍵點:穀雨前後可能出現反彈,但投資者需謹慎操作,關注技術支撐位。
七、投資者的實用建議
- 保持冷靜,獨立思考:市場波動時,勿被恐慌情緒左右,依據數據與邏輯決策。
- 關注技術支撐位:港股20200點與美股17500點是短期焦點。
- 耐心等待時機:避免追高或盲目抄底,等待市場情緒穩定。
- 分散投資,控制風險:保持現金儲備,降低單一市場的風險敞口。
結語:節氣與市場的和諧共振
清明股災的爆發,印證了節氣週期與貿易摩擦的強大影響力。通過江恩理論與技術分析的結合,投資者能夠在市場波動中捕捉機會。展望穀雨(4月20日前後),市場可能迎來新的轉折點,投資者應保持警惕,靈活應對。股市的漲跌是常態,真正的贏家是在波動中保持清醒並從中獲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