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樓市的動蕩成為了公眾討論的焦點,特別是在地產專家施永青先生的一番言論後,社會對於樓市未來的看法達成了一致——預期將會繼續下跌。政府的嚴厲政策「辣招」,雖初衷是為了抑制交易和投機行為,但在市場需求和成交量本已低迷的情況下,這些措施的合理性和持久性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質疑。
辣招可能只是一時之計,長期來看,它的存在可能會被市場的自我調節所取代。這引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當樓市如同一艘即將沉沒的船時,我們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來保護自己免受損失?
首先,從政策層面上,辣招的強制性在市場共識持續下跌的情況下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政策應該更加靈活,能夠適應市場實際需求和經濟狀況的變化。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認識到市場存在週期性。以2008年的金融危機為例,債務週期通常為15年。隨著2023-2024年的到來,我們可能會見證市場的另一次調整,而樓市泡沫的破裂可能只是全球範圍內多個資產類別中的一個案例而已。
這一波下跌對於中小企業特別具有沖擊力。當物業價值下降,作為借款抵押品的價格也隨之下滑,這對於那些以物業作為貸款抵押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增加了財務壓力。因此,中小企業的老闆們需要特別關注市場的變化,並考慮適應策略。
對於個人來說,這是一個自我檢查的時刻。現在是時候評估個人的財務狀況,並根據市場的前景做出合理的決策。如果您的房貸壓力已經很大,那麼在考慮到樓市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後,您可能需要考慮減少負債、增加現金流或尋找其他收入來源。
儘管市場前景不容樂觀,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悲觀。市場總是有其自身的調節機制,而對於有遠見和耐心的投資者來說,當前的市場調整可能會帶來未來的入市機會。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個靈活的投資策略,尤其是在波動性較大的市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