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2024]由2021年高位在大西北買樓談到樓市未來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新聞,講述了一對小情侶花了500萬在洪水橋買了一個單位。他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個明智的投資,但隨著加息和管理費的上漲,他們每月的供款變成了26000元,加上各種其他開銷,壓力很大。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討論的話題是從2021年高位在大西北買樓到樓市2024未來的走向。

報導中雖然他們看好洪水橋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潛力,但回過頭來看,他們認為2021年入市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如果有機會重來,他們不會在2021年買樓。然而,他們對洪水橋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依然充滿信心。

我認識一個叔叔,他經常說“timing是最重要的東西”。投資中,時間的週期遠勝於價格和其他因素。以我個人的經歷為例:2016年我辭去了工作,全職進入證券行業。我在2016年5月預測市場在6月見底,並成功在2016年和2017年期間獲利。我曾在書中分享過,2017年是牛市,2018年是熊市,2021年樓市會見頂。而我亦以身作則,事實證明,時間的把握在投資中至關重要。

很多人認為租房等於幫別人供樓,但實際上,許多明星和成功人士選擇租房而不是買房?有報導有一個明星在白石角,租了一層樓,每月租金五萬多。為什麼他們不買房呢?因為他們可以將資金投入到回報更高的地方。如果現在把一千萬做定期,那麼已經50萬一年利息,那麼樓市可以產生此回報嗎?

如果洪水橋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成功,這些地區可能會成為新的商業和住宅中心,從而改變當前的市區定義。未來,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實現可能會導致更多人選擇在內地生活和工作,從而影響香港樓市。如果洪水橋變成商業中心,那麼我為何不到國內居住?

而杠杆投資確實像一把雙刃劍,尤其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更是如此。如我在2019年曾提出樓市將是最後一口杠杆,全球將做QE4大放水。像癌症病人打孖啡。確實,過度依賴杠杆就像治標不治本的療法,短期內可能帶來收益,但長期來看風險巨大。小龍曾經說過未來將會有樓花負資產及親情友情之間決擇,但願我是錯。

Recommend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