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鷹派”美國聯儲局會議紀要暗示會更快加息、更快縮表,將徹底結束量寬購債的時點從2022年6月提前至3月中旬,但很多人認為美國唔敢加息。那未來2022年將是對樓市衝擊。
小龍於2019年在本欄提出美國將在2020年出QE4,但我說這是最後一口槓桿,最後大家會高估這還款能力。2020年美國如分析出現QE4,而大家亦乘盛而上大加槓桿。而2021年小龍提出逢牛必轉,勸大家小心滯脹,但市場訪問最大的共識是:「美國欠人很多人,不敢加息。」,相信這分析很可能不會對現。
而美國聯儲局已經將徹底結束量寬購債的時點從2022年6月提前至3月中旬,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加大了對今年3月便在疫情後首次加息25個基點的押注,5月左右會加息已被完全計價。讀者可見,每個月美國聯儲局都把收水步伐加快。
其實美元是避免貨幣,美債是避險熱門資產,這是二戰後形成的貨幣秩序。而美元只要仍是世界的主要貨幣,這不變的話那基本上美國仍然能夠發債渡日。舉例子,2022年3月美股大跌,原因是美國疫情爆發而令到美股大跌。當時的美元急升至103的位置。全球資金湧向美元及美債的市場。用另一個說法: 「美國爭人很多錢,亦都爆發了疫情,但是全球都爭住借錢比佢用。」。你說這不合常理,但是現在的貨幣秩序就是如此。他唯一怕是公司債,而不是他自己的欠債。
而美國加快收水加息,其實重點是速度。如我一直在講,美國如果誤判通脹,會否如像1970年大幅加息?
所以小龍一直在講,最後大家會高估這還款能力。1998年-2003年當時香港樓市下跌其間,當時工資下跌,樓按利率是一直向下。但下一次的樓市回調,那樓按利率會否是一直向上,但工資下跌? 如果有看本欄,大家都知道2021年是樓市18年的周期終點,而23-25年將是非常關鍵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