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美股股災與美國關稅戰全球開戰:財富轉移的難得機會?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風起雲湧,特朗普公布的新關稅政策可謂掀起了一場大風暴。這場風暴可能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大的危機,但同時也可能是一個財富轉移的難得機會。今天這篇博文,我會同大家詳細拆解這場關稅戰的背景、影響,以及背後的周期理論,並分享一些應對策略和投資機會。
特朗普新關稅震撼全球:美國解放日
特朗普最近宣布了一項名為「美國解放日」的全面關稅政策,對全球各國徵收特別關稅,稅率因國家而異。例如,對越南加徵46%,日本加徵24%,全球統一加徵10%。而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情況更為混亂,一時說北美貿易協議(USMCA)有問題,一時又說某些商品可以免稅,具體加多少稅,市場至今仍未有定論。網上有分析估計,有些國家的總關稅可能高達60%以上,但這些數字仍需更多市場消息來確認。
這種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可謂前所未有,直接導致全球股市劇烈震盪。美股三大指數在關稅政策公布後大幅下跌,道瓊斯指數一度暴跌超過1,600點,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跌幅更達到4%至6%,創下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的單日跌勢。跨國企業和科技股首當其衝,例如Nike下跌14.5%,蘋果暴跌9.3%,輝達下跌7.8%,可見這場關稅戰對市場的衝擊有多大。
7年周期理論:歷史重演?
其實,這場關稅戰並非毫無預兆。我一直強調一個基於江恩理論和周期理論的觀點——7年周期。從2018年算起,7年後正好是2025年,而今年正是這個周期的高潮。
回顧2018年2月2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產品徵收48%至106%的反傾銷稅,以及17.14%至80.97%的反補貼稅,標誌著美國對全球徵收關稅的起點。7年後的今天,幾乎一天都不差,特朗普再次推出全面關稅政策,歷史彷彿在重演。我在之前的分析中多次提到,這些關稅措施和貿易摩擦會持續下去,並且會在2025年達到一個高峰。事實證明,這個預測正在應驗。
除了現在的關稅,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新措施,例如「二級關稅」。這種新政策是指,如果某些國家與特定國家(如委內瑞拉)進行貿易,美國會對相關國家額外徵稅。這種複雜的關稅結構讓全球貿易環境變得更加動盪,也讓投資者難以預測市場走向。
美股與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
這場關稅戰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美股已經連續多日下跌,納斯達克指數近期形成了一個ABCD形態,回调尚未到達0.386的黃金比率,意味著後市可能還有更大跌幅。我也分析了聯儲局的圖表,以及台灣加權指數的走勢,發現其形態有點像泰國股市。如果這個技術形態成立,台灣指數可能跌至17,000點的水平。
港股方面,有人說美股跌的時候,港股會升,形成「東升西降」的現象。短期內這種說法可能成立,但歷史數據顯示,這種情況不會長期持續。我統計過,恒生指數單月大漲3,000至4,000點的情況並不多見,最近一次是2024年2月,恒指升了4,065點。但過去的例子顯示,大漲後的表現通常不佳。例如2015年4月,恒指牛市時漲了3,232點,但隨後5月跌700點,6月跌1,100點,7月跌1,600點。所以,港股短期的「太急上升」反而可能是個魔咒,大家要格外小心。
美國經濟的隱憂:衰退風險上升
很多人可能會問,美國經濟不是一直很強嗎?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危機?其實,美國經濟的表面繁榮背後隱藏著不少問題。我早前就用「衰退滯脹」這樣的詞來形容美國經濟,雖然有些人吹捧美股,但實際上美國的就業數據並不理想。去年非農數據被修正後,減少了100萬個職位,顯示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上升。
此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雖然意在刺激製造業回流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但由於美國勞動成本高企,效果可能有限。相反,關稅戰可能推高通脹,導致消費者負擔加重,甚至引發「停滯性通脹」的風險。這種經濟環境對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
危機中的財富轉移機會
雖然這場關稅戰和股災帶來了巨大的危機,但危機中往往也蘊藏著機會。對很多人來說,接下來可能是傾家蕩產的災難,但對有準備的人來說,卻是一個財富轉移的難得機會。
以香港樓市為例,我早在2018年就根據18年周期理論預測,2021年會是樓市頂點,之後會下跌。當時聽了建議的朋友都避開了損失。例如,有個朋友原本計劃用500萬港元買樓,但後來發現心儀的屋苑價格大跌,現在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大更好的單位。最近有報導提到,太谷城一個單位2022年賣1,200多萬港元,現在成交價僅850萬港元,跌了400多萬港元。對普通家庭來說,400萬可能要努力很多年才能賺到,這種價格下跌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在股市方面,美股下跌後也可能出現買入優質股票的機會。例如,一些被市場錯殺的科技股或跨國企業,可能在這波調整後迎來反彈。但具體什麼時候是最佳買入時機,還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技術形態。我會在未來的節目和網課中繼續跟大家分享這些機會。
如何應對這場風暴?
在經濟動盪的時候,大家要保持冷靜,既要避免踩雷,也要積極尋找機會。以下是幾點建議:
- 謹慎操作,控制風險:美股、港股和其他市場短期內可能還有下跌空間,建議不要盲目抄底,等待更明確的信號再行動。
- 關注優質資產:無論是樓市還是股市,價格調整後往往是買入優質資產的好時機。例如,香港樓市的部分優質屋苑已經跌至合理水平,可以考慮入手。
- 學習周期理論:了解市場的周期規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預測趨勢。我一直強調的7年周期和18年周期,在過去多次被驗證有效。如果你想深入學習,可以參加我們的網課,每個月都有實用的Coffee活動,受到很多分析師和金融專業人士的好評。
結語:危機與機會並存
這場由特朗普關稅戰引發的美股股災和全球市場動盪,可能只是更大風暴的開始。美國的7年周期關稅戰還遠未結束,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新措施出台。但在危機中,我們也要看到財富轉移的機會。無論是香港樓市的價格調整,還是美股下跌後的潛在買入機會,只要我們保持冷靜,做好準備,就能在这場風暴中突圍。